【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今天就ID3的配電系統和BMS的分布式配置做一些闡述。

備注:ID3逐步發布了一些維修手冊的信息,這些官方發布的內容能展現整體的全貌
電池系統框圖
如下圖所示,大眾在設計這個包的時候在電氣系統部件方面做了一些考慮,BDU分成兩個可組合的部分,CMU是嵌入在粱里面的,BMS的功能和之前做的更為強大一些。

圖1 電池系統的俯視圖
這里的電氣連接框圖在之前有關MEB的一篇論文中有過細致的論述,BDU分為Minus Box和Plus Box做了分離,主要是快充+、主正+和快充-、主負-進行了分離。 備注:BMU和CMU架構等有了具體的照片我們再討論

圖2 MEB平臺的電氣連接系統框圖
在這里最重要的考慮,就是考慮不同的配置方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電池包內的空間。也就是在電池系統尺寸1 (1,450 x 1,440 x 162 mm)和尺寸2(1670*1440*162mm)條件下可以最大化的使用空間,給模組留下空間。特別是這個77kwh的沿車身方向的空間可以盡量縮小。

圖3 電池系統的BDU配置
BDU的具體配置
MEB的具體配置是挺有意思的,4個接觸器我們已經清楚了,還配置了傳統熱熔絲、Pyrofuse,還使用了兩個shunt來支持電流和溫度的采集。

圖4 BUD內的主要部件示意圖
在這個BDU的設計里面,采用了很多的高壓內部高壓連接銅排+信號&驅動連接+連接器注塑連接的方式,這是很有意思的設計。連接器導入之后通過母排連接,外部幾根采樣線就能快速把信號連接好,所以整體BDU和BMU的連接線是很簡潔的。

圖5 BDU的連接情況
接觸器是翻著往下放的,可以使得高壓的電氣連接能有效的使用整包的冷卻。

圖6 配電盒里面的接觸器
小結:個人覺得這個設計其實和豐田的BDU設計在美感和模塊化方面有得一拼,就是成本角度確實有些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