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介紹了一起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問題的典型案例——廣東珠江線纜有限公司制售偽劣產品案。根據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2023) 粵01刑終665號顯示,廣東珠江線纜有限公司趙定欽、趙端勝、閔小軍以不合格電線電纜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案中,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其行為均已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這一典型判決案例凸顯了廣東省市場監管和司法部門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凈化電線電纜產品市場的決心,并起到對制假售假企業的警示和威懾作用。廣東方圖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何俊律師、湖南天地人(深圳)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舟律師,分別從法律和企業維權角度對上述典型案例的事發緣由、庭審過程和判決結果進行了介紹和剖析。
與會專家、企業和新聞媒體代表一致呼吁,社會各界包括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媒體、消費者等,要齊心協力,強化質量監督社會共治格局,加大對假冒偽劣電線電纜的打擊和曝光力度,維護依法經營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線纜行業的市場經濟秩序。
此外,廣東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還介紹了近幾年來該協會開展線纜行業自律自檢、提高服務監管效率、開展質量標準建設和企業質量幫扶方面的工作。包括建立《電線電纜“灣纜標”質量承諾及賠償規范》、開發“電線電纜快檢篩查方法”、建立相關團體標準,協助市場部門監管開展打假維權和質量幫扶等工作。
會上還對企業如何有效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提出了相關建議,建議名優企業對線纜品牌維權要有信心,及時盡早發現問題,通過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尋求行業協會和新聞媒體調查支持、律師事務所司法訴訟等手段,維權名優企業的合法權益。
參會專家和企業代表紛紛表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線纜產品質量的形勢有所好轉。但是傍名牌、商標和企業字號侵權、制假售假等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希望通過政府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行業協會組織調查和法律援助、名優企業主動維權、消費者提高質量保護意識、探索建立可識別的名優企業專屬營銷渠道、完善市場聲譽機制等途徑,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推動線纜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信息來自: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