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原創
口號很響,但股價卻始終不見起色。
近幾日,華通線纜在市面上關于要把中國電纜推向全球市場的媒體報道,明顯多了不少。不過,與雄偉的口號相比,公司股價卻有著別具一格的表現。

自5月11日登陸上交所起,到6月2日公司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截至6月18日,華通線纜的股價跌幅已超過20%,報13.67元/股。
與之相伴的還有,公司業績增長疲軟,同時還身負多項難以撇清的關聯交易,很難不讓人揣測公司存有財務造假的可能。
業績逼近零增長
面對未來,華通線纜總經理張書軍表示,力爭在5年至10年內將公司打造成能源領域綜合服務提供商,繼續落實全球化戰略,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電纜企業。
然而,與志向遠大的全球化戰略相比,是公司業績增速的持續放緩,以及公司境外收入占比正在持續下滑。
2017至2021年一季度,華通線纜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9.04億元、26.15億元、29.55億元、33.76億元、7.0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5.69%、37.36%、12.99%、14.25%、3.56%??梢园l現,公司業績增速正在逐年放緩,且已逼近零增長的警戒線。
此外,近年來公司經銷商客戶減少數量,還呈現出了擴大趨勢。2018至 2020年,公司經銷商客戶分別減少了7 家、16 家、26 家;反觀同時期的經銷商客戶增加數量,則呈現出了逐年放緩趨勢,分別為 24 家、17 家、19 家。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在華通線纜的18家子公司中,也還有8家子公司處于虧損狀況,里面甚至還包括了成立時間較早,2020年營收規模高達2.61億元的子公司華通控股(新加坡子公司)。

除此之外,歷年對華通線纜營收貢獻較大的境外收入占比,也正在持續下滑。2018至2020年,公司境外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比分別為63.16%、61.31%、58.06%。很顯然,這與公司所宣揚的全球化戰略相比,實在很難達成一致。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華通線纜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公司主要從事電線電纜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主導產品包括以進戶線為代表的中低壓電力電纜,以及以潛油泵電纜為代表的電氣裝備用電纜,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輸配、采礦、油氣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電線電纜市場屬于市場化充分競爭的行業,截至2018年底,我國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數量就超過了3817家,行業整體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且競爭激烈。
而發達國家市場已經呈現寡頭競爭格局。據CRU統計,2012年普睿司曼、耐克森等全球前五大企業的生產總值已占到全球金屬絕緣線纜市場的24%,美國三大生產商占美國的54%,日本七大公司占日本銷量的86%,歐洲市場則基本由普睿司曼和耐克森壟斷。
另有數據表示,全球電線電纜行業已步入緩慢增長周期。2003至2007年,在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全球金屬絕緣電線電纜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尚能達到5.6%;但到2012至2017年,全球電纜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已降至2.9%。
眼看著國內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海外市場又形成了寡頭競爭格局,并且行業已步入緩慢增長周期,在如此背景下,華通線纜卻打出了要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電纜企業的口號,究竟又有幾分值得信賴?
根據《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指出,我國電纜行業各大品類之中低端產能均嚴重過剩。以電力電纜為例,我國電力系統集中采購的體制導致部分單品數量較大,行業企業投資過度,整個十二五期間從高壓到低壓均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那么問題來了,在行業產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華通線纜再次發起IPO募集資金用于擴產各類電纜項目,未來又能有多大看頭?
從估值維度比較,在我國電纜業上市公司中,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普遍較低。截至6月18日,漢纜股份PE值為25.71,東方電纜PE值為11.16,對比華通線纜104.31倍的PE值,可以說華通線纜已嚴重被高估。
多項關聯交易存疑
與此同時,華通線纜還身負多項關聯交易之謎待解。
招股說明書顯示,江銅華北一直是華通線纜重要的原材料采購供應商。2018至2020年,公司對江銅華北采購原材料分別為9.89億元,8.67億元、9.35億元,分別占公司原材料采購總額的50.79%、42.79%、42.27%。

然而詭異的是,作為一直在江銅華北任董事、經理的趙樹國,在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間,曾向唐山匯潤出資100萬元,2015年2月、2018年5月通過唐山匯潤分別間接持有華通線纜0.14%、0.10%的股份。直至2018 年5月,趙樹國才以作價100萬元向張濟春轉讓了其持有唐山匯潤的持有份額,之后未再間接持股。
對于江銅華北關鍵高管對華通線纜的持股,很難不讓市場有利益輸送的揣測。而時隔三年,股權仍以原價轉讓,是否或為股份代持的特殊利益安排?
除了與供應商之間存在親密關系外,華通線纜與其重要大客戶也有著類似的關聯存在。
2018至2020年,華通線纜對愛德科技銷售收入分別為1471.10萬元、3338.91萬元、4385.71萬元。而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愛德科技2017年至2020年6月,累計約80%的電線電纜主要是向華通線纜采購。

然而,愛德科技不僅只是一家 2017 年才剛成立的新公司,且公司實控人楊碩在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也曾作為有限合伙人向唐山匯潤出資14萬元,2015年2月、2018年5月通過唐山匯潤間接持有華通線纜0.02%、0.01%的股份。
幾乎與趙樹國如出一轍,在2018年5月,楊碩以作價14萬元向黎漢龍轉讓了其持有唐山匯潤的持有份額,之后未再間接持股。
回眸歷史,在2018至2020年,還有一家名為小貓特纜的企業既是公司客戶又是供應商。2020年,華通線纜對小貓特纜銷售1282.86萬元,銷售占比10.17%。同時,向其采購電纜2205.88萬元,采購占比6.96%。
更有意思的是,在2020年間,還有一家同樣以“小貓”命名的企業小貓天纜,也同時躋身既是公司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榜單。2020年,華通線纜對小貓天纜銷售1338.60萬元,銷售占比10.61%。同時,向其采購電纜1387.60萬元,采購占比4.38%。

關鍵在于小貓特纜的實控人張冠華,與華通線纜實控人張氏家族的姓氏如出一轍,且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張文勇,以及子公司監事張國臣還曾在同樣以“小貓”命名的小貓天纜公司擔任董事及監事職務。
那么,就以上存疑頗多的多項關聯交易來看,華通線纜又是否存有利益輸送或調節業績的財務造假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