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對外發布消息,將以1004萬余元出售控股子公司湖南金杯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杯新能源”)全部股權。
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剝離虧損業務,減輕負擔、輕裝上陣,為將更多精力投入線纜主業。
金杯電工技術中心大樓。
2016年,金杯電工與一家能源科技公司合資設立金杯新能源,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包和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金杯電工當時豪言,成立金杯新能源有利于充分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對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起到促進作用。
金杯電工對這家研發生產電池包的子公司極為重視,且寄予厚望。在當年的調研記錄中,公司足足接待了14次機構的實地調研,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次機構調研。
借著新能源汽車的東風,金杯新能源當年迅速提槍上馬,很快組建資深團隊,新增一條20 臺/天產能的半自動化生產線,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ACK生產線的建設,完成實驗室規劃、建設和設備采購調試等工作,擁有BMS、熱管理、試制、機械、安全焊接和可靠性等 7大實驗室。客戶方面,公司與陜西通家、保定長安、河北御捷、長沙眾泰等車企達成合作關系。
金杯電工總部。
金杯電工當時稱,金杯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影響力日漸提升。但年報顯示,2016年金杯新能源只生產了303臺新能源動力電池包,賣出253臺,新能源汽車也只銷售了65臺。
這一年,金杯新能源營收過億,占母公司金杯電工的營收比例為4.06%,但虧損1000多萬元。
公司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張的野心并未停下。2017年,金杯新能源開拓的客戶資源數從10家增至29家,與重慶長安、北汽銀翔、重慶御捷等高質量客戶達成意向合作,對外設立的山東國金進入電池包生產線設備安裝調試的收尾階段。
同時,這一年完成27個新項目交樣,金杯新能源稱為2018年放量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但金杯新能源的業務并未取得突破,與多家整車廠的合作仍是前期小批供貨。這一年,公司生產了589臺電池包,賣出574臺。為確保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金杯電工還將所持金杯新能源的9.01%股份作為激勵,轉讓給了管理團隊。
但此舉并未能將公司從虧損的泥淖中拉出。統計了金杯新能源的經營數據,從2016年成立開始,營收和凈利潤就連年下滑,且虧損幅度逐年擴大。到2020年4月,金杯新能源合計虧損8500萬余元。
金杯新能源成立至今的經營情況。
金杯電工將金杯新能源業務發展不及預期的原因歸咎于兩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變化和國家政策調整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金杯電工在2019年就準備退出新能源電池領域,由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造轉向研發小儲能、便攜儲能產品。